2005年5月31日星期二

WoW,UI以及其他

10年前在学校里念研究生的时候,很迷地玩过MUD《新东方故事》,后来自己架MUD服务器,自己写MUD扩展程序,也算是复旦BBS和MUD里的知名大虾。从文字MUD,到第一款图形化的MUD《网络创世纪》,再到现在的3D《魔兽世界》,其实都是多年来一脉相承的。因此,对WoW这类的游戏也不陌生。

WoW用术语来说,它是一款MMORPG,即大型多人角色扮演游戏。从服务器的角度,却没有本质的区别,整个游戏由包括经济系统、战斗系统、经验系统、装备系统、公会系统等等机制构成。当然,比起原来的MUD来,WoW的客户端是3D的,有魔兽争霸的背景,画面也的确极其华丽精美,吸引了无数的玩家投入其中,也包括了我这样的老玩家。

WoW提供了AddOn的功能,开放了一些API供用户自己定制界面,这些都是通过LUA的脚本文件、XML描述以及一些图形素材来构成的。正是由于这个开放的接口,才有了后来的COSMOS以及国内的BigFoot、WoWShell、17Cube等UI增强工具。通过这些UI,可以更加方便的操作WoW,比如额外的快捷栏、屏幕标记、显示数字、自动换装、快速拾取等等,因此也得到了很多玩家的热捧。

可以到这个网站http://ui.worldofwar.net/看各种各样的UI,都是玩家自己设计的。当然,也可以参考这篇文章《UI制作入门》,自己动手制作。

写于2005年5月31日

2005年1月8日星期六

玩XBOX改机

XBOX玩游戏不错,据说可以加以扩展之后和PC联网使用,很爽。于是在新加坡的时候去Simlim Square买了一只,虽然错过了圣诞节促销的S$300的优惠价格,只好以S$339的价格买了限量发售的水晶版。Harway Norman和Carefoure里面都有无数的XBOX游戏卖,价格都在S$39.9~69.9之间,算起来,人民币也要200~350,够贵的。想想还是国内的D版合算,于是摸了摸又放了回去。

回上海之后,工作繁忙不堪,既要做开发,还要准备下周去香港,做培训的资料和文档。于是只好把它放在一边,没时间去收拾它,只有深夜的时候上网阅读大量相关的资料,比如xbox-sky.com的中文论坛、xbox-scene.com的图文并茂的英文指南详细无比,对XBOX有了个比较深入的了解。知道了扩展XBOX必须要改机,加一片IC,跳过检查数字签名的步骤,才能够读D版和第三方未经签名的代码。然后可以安装一系列的第三方软件,还可以从PC上FTP游戏和电影到XBOX上去玩。这事儿自己应该也是可以DIY的。不过要邮购IC什么的,也比较麻烦。再说,自己动手焊接电路板的事儿,还是很多年前上大学的时候干过的了,手生得很,还不如找熟手做,比较放心。

忙忙碌碌,总算到了周末。徐家汇的地铁商城,我记得那里有个专门买电玩的小店面,应该可以做改机的活。去混了一下午时间,总算把XBOX给改了。可以玩D版游戏了,每张只要¥8。一口气买了10张,其中有五张还是改机的电玩店老板送的。算算和正版的差价,基本上是一台XBOX了。暴爽。晚上自己动手,换了个大硬盘,装了EvoX以及其它的XBOX软件。一切OK。

小结一下整个过程:

购买XBOX限量发售的水晶版,标配一只手柄,再送两张正版游戏,价格S$399;于是另外又配了一只手柄,价格S$49.9;考虑到采用YCrCb图像质量会好一些,另外再配了根High Res A/V Kit,价格S$35。都是原装的,价格不便宜。

上网了解和深入学习相关知识,比较有帮助的是:www.xbox-sky.com(中文,有很多菜鸟的讨论,可以消除新接触XBOX的神秘感和恐惧感), www.xbox-scene.com(图文并茂,特别详细,知道了各种XBOX版本的辨认、各种mod和bios的详细信息,以及改机的电路板的焊接方法,还有安装EvoX和其他XBOX软件的详细步骤)。

改机,电玩店老板说是阿拉丁,应该没错,跟我在xbox-scene看到的Aladin图片上的一模一样。而且,它在直读bios和原配bios之间选择非常方便,连切换开关都不用,只需要按开机的按钮时间稍稍长一点点就可以了。真是方便之极。当场测试,OK。

把XBOX用网线连接到我的DSL router/switch上,启动,它的DHCP client自动从DSL router的DHCP server上获得了IP地址。这样就可以从PC上用FlashFXP之类的FTP client访问XBOX上EvoX内建的FTP server,备份文件和传送游戏都方便多了。

上网下载了一堆XBOX相关的工具软件,xISO, xISO xFER, 不过基本上还没有派上用处。只有用eMule下载一个叫做SlaYers EvoX Auto Installer的ISO文件,是XBOX的光盘映像文件,刻录在CD-RW(据说不能用CD-R,DVD光驱不认)上放在XBOX的光驱里面运行,可以非常方便的管理、格式化、安装XBOX软件。

参照Auto Installer的PDF手册,启动,在Auto Installer的操作菜单中选择备份EEPROM到C:backup,再在PC上用FTP把XBOX的C盘和E盘上的所有文件传回到PC上,备份完成。

拧下XBOX的螺丝,需要用六角螺丝刀,粗细大概要T15、T10之类的,反正我正好有一套粗粗细细的,虽然没有柄,用起来还是一样好用的。把XBOX的硬盘拆下来,换上个120GB的Maxtor。这个硬盘,原来是我在PC上用USB 2.0连的,据说在XBOX上装大硬盘需要没有分过区的。于是我先在PC上,用Windows系统管理工具里的磁盘管理,把它原来的分区删除。

接下来的步骤,全部的操作继续按照PDF手册执行。就是从auto installer的CD-RW启动,然后选择做FULL INSTALL,看它很快做好格式化,接着复制文件,这个倒是做了好一会儿。接下来,从硬盘启动,顺利进入Evolution X的菜单,接着试试看复制过去的M$的dashboard不能启动,不知道是不是这个M$的版本太新了,我的mod里面bios不支持。不过没关系,按照手册的指示,从PC上面通过FTP把XBOX的C盘上M$的文件删除(evox的文件evoxboard.xbe, evox.ini, Skin目录、Trainer目录,保持不动),再把原来备份出来的M$ dashborad传回去,再重新启动,即可。接下来是锁硬盘,这个是要使用M$原来的bios所需要的。按照手册里面的步骤,很顺利,一步就做OK了,没有碰到任何它说的意外情况。从M$的bios启动,正常。

至此,XBOX改机完成,成为一台全功能的超级多媒体电脑。

整个过程,比我想像的要顺利和简单。一方面,是我集中火力高强度地学习了很多XBOX改机知识,准备相当充分;另外一方面,大概我的运气也比较好,DVD光驱是samsung的,不挑盘,硬盘是maxtor的,功能不错,锁盘时候也挺配合。

XBMC是Xbox Media Center,一款运行于XBOX上的让人赞叹的GPL的开源软件,有了它,XBOX不再仅仅是台游戏机,更成了名副其实的多媒体中心。可以播放CD、DVD、各种格式的图片、音乐、电影,以及非常完美的字幕支持。它的界面也极其华丽,还可以到allxboxskins.com上去下载各种华丽的skin。

XBMC 1.1.0支持国际语言和UNICODE,支持用True Type字体显示,当然这也就包含了中文界面和中文字幕。到网上下载arialuni.ttf文件(Arail Unicode MS,ed2k下载),大概22MB,包含了各种语言的字体。改名为arial.ttf,然后ftp到xbox的XBMC/media/Fonts目录里,覆盖掉原来的arial.ttf(因为只有ascii部分,所以很小,只有304KB)。设置XBMC的操作介面,选择Chinese (simplified),字符集选择为chinese (gbk),这样就XBMC可以显示中文菜单和信息。视频设置里面,设置的字幕部份,将字库选择为arial.ttf,字符集选择为Chinese (gbk),放片子就可以选择中文字幕了。点阵字库gb2312-ming, gb2312-kai之类的可以不需要。

此外,它的网络功能也是非常强大的,支持FTP、HTTP、SMB协议,跟PC互联共享文件是非常方便的。可以在PC上使用eMule和BitComet下载,然后在XBOX上播放到电视上观看,甚至可以直接收看Internet TV。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CD和电影的信息。还有个天气预报的功能,从互联网上下载天气信息。此外,还提供了可以控制的web服务器,可以通过手机或者PDA遥控。

无出其右的信息家电楷模。绝对是棒极了!虽然是在必须改机的XBOX上运行,但简直比微软自己做的还要好。

唯一的缺点是,虽然XBOX价格很便宜(原装1300,改机150,加大硬盘600),可是要跑出最好的效果,最好是支持1080i和720p的平板宽屏电视,而等离子电视目前基本上都要1万5以上,还是很一般的型号,好的得4万以上。显然,还是太大的降价空间。所幸的是,电子产品的技术更新和升级换代都很快,这一天也必然会很快到来的。

写于2005年1月8日